科技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行為,也改變了人們傳統意義上的體育產業——智能體育將科技和體育無縫結合,為體育用品加上傳感器、5G通信、物聯網、體感控制、激光顯示、數碼全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更新了人們對體育運動的認知,使許多原來并不熱衷于運動的人萌生了“試一下”的念頭。
但這些,只是開始。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有些人適合跑步,但有些人則不適合參加馬拉松。有些人適合做一些劇烈運動,而有些人適合做一些溫柔的運動。
以往,我們無法隨時隨地知道自己在運動中身體的變化,從而避免一些意外的發生?,F在,我們可以借助智能設備,隨時監測運動過程中的身體變化,以便更好、更專業地指導我們運動。這也是智能體育受到歡迎的原因。
去年,中國舉辦了首屆智能體育大賽,通過體育與技術的融合,智能體育步入發展快車道。中國是目前第一個提出智能體育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把零星的與體育智能化相關的應用(比如:電競)真正納入體育產業中來的國家。
智能體育與體育密切相關,最大亮點是智能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智能科技對健身房的改變。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健身行業迎來爆發,人臉識別、智能運動器械、VR實景體驗、智能教練、視覺捕捉、技術糾錯等高科技紛紛融入傳統健身。
近日,落戶上海的香港高端健身品牌Pure Fitness就是主打科技和生態理念。其中,酷炫未來感的270度Immersive Fitness沉浸式單車教室,堪稱黑科技。
智能化、科技感以及互聯網化的健身房成為健身市場的新鮮血液,它們憑借炫酷的外形與全新的健身體驗收割了不少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注意力。
2019年1月1日,光豬圈公布51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方是中信建投資本、1898創投和同人博達。2019年2月20日,超級猩猩對外宣布完成了一筆數額高達3.6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由曜為資本、星界資本聯合領投,東方弘泰資本跟投。
上述兩家健身企業都是智能體育的受益者。光豬圈主打智能健身房概念,光豬圈的會員幾乎不需人員引導,只依靠一個智能手環和一部手機就可實現整套健身流程。當人臉識別成功后,健身房配備的智能手環隨即啟動,用手環感應打開儲物柜,自主儲物;用手環靠近跑步機,開始運動;用手環啟動智能淋浴……張力十足的科技感顛覆了你對健身的認識。
而這只是智能體育的冰山一角。普通籃球,可以通過內置傳感器,搖身變成“魔幻籃球”。比如94Fifty智能傳感器籃球,這個籃球按照標準尺寸制作,內部有傳感器測量球員的投球和運球。比賽中它會將數據發送到即時分析它的應用程序,并提供哪些動作做得好,哪些需要改進等信息。同時內置傳感器,還可以在籃球穿過籃網時停止計時,使比賽更準確。
智能體育還在運動頭盔上發現了商機,美國有一家傳感器公司,把物聯網應用到了橄欖球頭盔上。
頭盔傳感器會跟蹤擊中數量和沖擊力,即時傳輸到應用程序,教練就會知道運動員在比賽中,何時經歷了可能導致腦震蕩的擊打,何時應該停止比賽,并立即進行醫療檢查。目前,這家公司提供美式足球、曲棍球和雪地運動頭盔的傳感器。
在田徑,UA曾經推出一款智能跑鞋。把數據與UA MapMyRun應用程序同步后,這款跑鞋可以跟蹤每一次跨步,同時采集運動員的GPS信息、時間、節奏、持續時間和距離,并存在鞋子里。在使用壽命644公里的極限處,系統還會自動通知使用者,已到使用壽命,需要更換一雙新鞋了,并對新鞋同步更新,之前積累的數據不會丟失。
除了在運動鞋上做文章,有的公司還在運動鞋墊上下功夫。他們在鞋墊上放了大量傳感器,可計算短跑期間鞋子接觸地面的時長,這一數據可以在跑步之后立即處理并顯示給跑步者,以方便他們調整運動表現。
麻省理工的媒體實驗室設計的棒球,可以識別棒球投手的握力,弄清楚快球和下墜球之間的區別。更為神奇的是,這個球可以學習每個投手的特定抓力模式,并使用這些學習到的數據來訓練他們如何改進比賽,相同的技術也可以用于改善高爾夫球桿的握力。
體育市場對這些改變和進步反應強烈,消費者也愿意為這些變化付費。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智能體育將徹底改變教練們的指導方式、球員的訓練方式和球迷的觀看和消費方式,催生體育產業轉型升級。
智能+體育擦出怎樣的火花?
在依賴身體天賦和團隊協作的體育運動里,短時間人工智能還無法滲透到體育的核心圈,無法代替教練來布置戰術,但長遠來看,未來出現類似Alpha Go這樣的智能教練也不是天方夜譚。
人工智能在體育行業的應用,IBM走在了眾人的前列。IBM在溫網賽場上的自動視頻剪輯系統已經非常成熟,這套系統基于機器學習的原理,能夠識別出觀眾噪音、運動員動作、比分的交替變化、播音員的音調以及其他信息并且自動裁剪出精彩集錦。
所以,對于智能技術來說,體育行業是良田,機遇非常多,可以這么講,智能+體育正在推動體育產業釋放出巨大的潛能。
我們以NBA為例,勇士三次擊敗詹姆斯,智能+體育功不可沒。
勇士使用了一款由以色列軍方開發的SportVU系統,它被安置在球館頂端,通過六個相機來實時記錄所有球員的運動軌跡,將他們的跑位、站位以及橫向和縱向移動速度等信息以數據的形式及時反饋到電腦上,教練團隊以此為據,根據每個球員的打球方式及特點來合理安排他們在場上的任務。
對于球員的投籃訓練,球隊還應用了一款感測器,一端固定在籃筐上,一端系在球員的手腕處,以此來收集球員的投籃信息。訓練服方面也有很大改變,勇士所應用的智能壓力衣可以即時追蹤球員的心率、肌肉和神經等生理信息。
NBA的球迷都知道,NBA是商業化的體育聯盟,背后有眾多科技公司的加持。
騎士老板丹·吉爾伯特是巖石風投創始人;快船老板鮑爾默是前微軟CEO;勇士老板喬·拉科布是硅谷傳奇風投公司總裁;國王老板維維克·拉納迪維是TIBCO軟件公司創始人;開拓者老板保羅·阿倫是微軟的創始人之一;灰熊老板羅伯特·佩拉則是硅谷一家科技公司的總裁……以至于NBA與智能體育走的也很近。
可以說NBA的強大不僅在于它的絕對統治力,更在于它大量應用的科技和獨一無二的運營模式。
一場比賽,球員的運球、投籃、持球時間等數據不再是由人為統計,這一切可以靠智能籃球完成。后方的工作人員會及時分析球員的位移距離、軌跡,你可以同步聽到解說分析。
大量的攝像頭和傳感器被應用到NBA,他們就像是專項的監察員,可以記錄或對某種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球員稍有異常它們即可向球隊醫務組打“報告”,就算是感冒咳嗽、發燒流鼻涕導致的生理異常也難逃他們“法眼”。
擁有這些“黑科技”,教練可以對球員做出針對性調整、選擇性輪休、以及戰術打法的調配,從而避免球員不必要的受傷,降低損害。
如今,“智能+體育”模式在NBA已經得到充分驗證,體育智能化勢在必行。
除了籃球,智能+體育的結合,也把足球運動變得更聰明、更有效率。
物聯網的發展推動了各類芯片的模塊化,也給了足球運動成為先行者的機遇。通過內置定位芯片的足球,配合球員傳感器可以有效捕捉各類數據。
過去,關于足球的數據統計只有簡單的射門次數、紅黃牌、角球、任意球等;現在,后臺可以通過科技,看到球員的跑動距離、帶球速度等體能數據,甚至是各項技戰術數據,大數據的應用正在成為體育行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樣自動生成的數據報告,全面展現了運動員的整體體能、攻防情況及技戰術表現等,為提升球隊訓練效率和比賽成績,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支持。
智能體育的未來
如果說超級碗比賽是美國最大的創新成果展示會,那么智能體育大賽就是中國體育產業的科技成果展示會。
2018年12月31日,以“人人都是運動員”為口號的首屆中國智能體育大賽總決賽在杭州落幕。品種繁多的智能產品囊括了智能騎行、智能跑步、智能籃球、智能足球、智能跳繩、智能跆拳道、智能臺球、智能羽毛球拍、智能賽車、智能高爾夫、智能滑雪、智能射擊、智能健身……一條嶄新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很多公司和個人也看到了智能體育中蘊藏的巨大商機,紛紛投身于此。2018年12月5日,匹克推出智能自適應鞋中底科技“態極”。此項中底科技搭載對環境應力可感知、響應的高分子智能材料P4U,可以根據人體運動狀態的變化而改變其自身功能屬性。
曾兩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的馬布里,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續寫榮耀,成為CBA歷史上第一個獲得中國“綠卡”的“北京榜樣”。2019年1月6日,馬布里宣布,要做投身智能體育產業的運動員第一人。
他計劃與動吧體育旗下的深圳智動夢工場成立合資公司,挖掘中國智造產品和項目,采用全新智能化地手段推廣至北美市場。這個被中國再造的馬布里將全身心的投入到智能體育這一嶄新的事業中去,這一舉動積極響應了中國智造2025計劃,也將成為人工智能體育的先行者。
但市場也有殘酷的一面。從整個體育產業來看,智能體育發展上存在“資金不足”、“投資分散”和“產業零散”等問題,難以短時間內獲利,所以有的公司關閉了相關產品線,有的公司裁撤了相關部門。
2014年,耐克關掉了Nike+Fuelband智能手環和Nike+系列運動手表等智能運動硬件產品線,同時撤掉了旗下智能運動硬件部門;2017年11月,高端運動品牌UA宣布退出智能用品市場;同年底,阿迪也宣布停止可穿戴硬件產品的開發……究其原因,是傳統體育巨頭缺乏電子設備研發基因。
但不可否認,智能設備的市場正在不斷擴大。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智能可穿戴市場規模達到352.6億元,增長率達到35.7%。在可穿戴行業技術和產業模式不斷成熟之后,2018年的智能可穿戴體育用品市場規模達到446.0億元,增長率為26.5%。
智能體育作為智能科技和體育項目的有機結合,促進了科技的進步和再升級,助力了體育運動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迎合科技創新潮流。不少高校也增設了與此相關的專業。
北青報消息,2018年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高校,全國超過220所,遠超其他專業。去年全國有250所高校獲批增設這個專業。
據了解,北京體育大學擬新設11個新專業,其申報的新專業包括冰雪運動、智能體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
教育部強調,高校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增設健康中國、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領域的相關專業。
總的來說,我國體育產業正處在快速奔跑的賽道上,體育智能產業作為新興領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整個產業的產品功能都不夠完善,市場尚未成熟,智能體育領域仍需市場的檢驗。